超基础性制度的分析框架 —— Hilton L. Root教授谈制度的弹性和稳定性

发布时间:2015-06-17

        应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科斯经济研究中心的邀请,6月15日下午两点,来自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政策、政府与国际事务学院的Hilton L. Root教授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蒙民伟楼250教室,做了一场《关于制度的弹性和稳定性:中国和欧洲的对比》的讲座。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谭荣博士担任讲座主持人。来自公共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的老师和研究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演讲中,Hilton L. Root教授强调了均衡视角下的制度分析对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研究中的难点。比如在均衡视角下的制度分析中,如何定义系统的特征、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列举了一些学者对于制度均衡的观点后,Hilton L. Root教授又引入了“Hyper-network”这一概念性分析框架,从制度的弹性和稳定性两个维度,考察了Hyper-network作为一种“超基础性制度”对一个社会结构的形成的重要性。这种视角不同于以往的以局部均衡为目标的制度分析视角。该分析框架有利于引入以计算机模拟为手段的实证研究方法。

       为了解释这个分析框架,Root教授通过中国和欧洲国家经济发展过程来介绍“Hyper-network”的内涵和特征。他从社会变迁、政治权威、国家组织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不同层面系统之间的关系。Hilton L. Root教授认为,欧洲的制度系统更具有弹性,类似于一种网状结构,局部的破坏并不会影响系统的整体性,同时系统易于恢复。各国皇室间的通婚、正式的产权制度等方面是欧洲出现这种制度系统的渊源。而从朝代更迭的历史看,中国的制度系统更倾向于一种集权的层级结构,这种结构倾向于保持稳定以利于皇权的统治。这种稳定性在外部环境变化(比如外敌入侵)却容易全面瓦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近代中国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较为缓慢,因为管理者为了避免外部环境的突然变化而不鼓励科学技术上的创新。

       这种能够决定制度系统弹性和稳定性的超基础性制度能够用于解释制度变迁的过程和可能的方向,同时也为认识制度的均衡内涵提供新的视角。因此,Root教授的研究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为以弹性和稳定性为标准的制度评价理论的进展。公共管理学院的吴次芳教授、张蔚文教授、经济学院的曹正汉教授等参加了此次讲座,并参与了讨论。在问答互动环节,Hilton L. Root教授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耐心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