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源管制到环境治理——Arild Vatn教授谈环境治理的概念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5-12-02

        应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和科斯经济研究中心的邀请,11月30日下午两点,来自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环境与科学系的Arild Vatn教授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蒙民伟楼250教室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环境治理——概念与实践》的学术讲座。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谭荣博士主持讲座。

        

       Arild Vatn教授致力于研究制度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学中环境治理和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环境政策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减少污染、土地管理、冲突管理、环境评价和多功能农业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实证分析。在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Arild Vatn教授从对环境治理体系(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ystem)的解构入手,重点阐释了行动者、制度、环境资源(ER)和技术这四个核心要素。在其所绘制的简略示意图中,这四个核心要素间的互动将会决定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进而直接决定环境资源的配置方式与治理绩效。接着,他以渔业管理体制为例进一步阐述了其所提出的环境治理体系。Vatn教授指出,新的渔业技术作为一种外生的冲击,会影响到政治行为人和经济行为人的决策,在其他影响因素给定不变的情况下,将会导致混乱的渔业管理现状和渔场的滥捕行为,而这就需要相应的环境政策工具能够及时响应环境治理体系内各要素的变化(如新出现的技术)。

        之后,Arild Vatn教授又对环境政策工具做出了以下分类:法律工具(如建立保护区、颁布禁令、设置排放限额等)、经济工具(如征税、发放补贴、引入市场机制等)和信息工具。在法律工具的应用中,他重点强调了在生态保护区建设和污染物减排这两个关键领域中,应当如何合理使用国家权力。而在经济的工具应用中,他则着重强调了在环境保护中引入市场化工具的重要性。如在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实施“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Cap-and—trade)将会显著降低制度的实施成本。在总结部分中,Arild Vatn教授认为在现阶段的环境政策大都实在追求实现一个动态的目标,即在保证环境质量的同时,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就需要在评估环境政策时,充分考虑到实施政策的交易成本、实施政策的动机以及政策实施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在最后的问答互动环节,Arild Vatn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